《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1-10-26   |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  作  者: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The Principles of  Marxist Philosophy )    
    课程编码:162001
    总学时数:40学时   讲课学时:40学时
    学    分:2.5学分
    先修课程:无
    教    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巩庆海、柳耀福、孙熙国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
    参考书目:陈先达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教育,帮助学生准确的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主要讲授辩证唯物的物质观和意识观,唯物辩证的发展观,科学认识论和真理观,唯物辩证的历史观,使学生能够科学地理解毛泽东哲学思想、邓小平哲学思想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为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打下扎实的哲学理论基础。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教育部规定的大学所有本、专科专业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主要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学习毛泽东和邓小平哲学思想,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教育。
具体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确立辩证唯物的物质观和意识观、唯物辩证的发展观、科学的认识论和真理观、唯物辩证的历史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能够科学地理解毛泽东哲学思想、邓小平哲学思想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现。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打下扎实的哲学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授课学时分配表

章节
讲课
习题课
讨论课
实验
其他
合计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
 
 
 
 
4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6
 
 
 
 
6
第三章 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6
 
 
 
 
6
第四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6
 
 
 
 
6
第五章 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4
 
 
 
 
4
第六章 社会的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
4
 
 
 
 
4
第七章 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
6
 
 
 
 
6
第八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4
 
 
 
 
4
 计
40
 
 
 
 
40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八章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主要内容:哲学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重点:哲学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难点:哲学基本问题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主要内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实践的构成、功能、基本形式 、基本特点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意识的起源、本质、能动作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重点:唯物主义一元论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意识的起源及本质
难点: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时空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意识的起源及本质
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主要内容:世界的联系普遍性、世界的永恒发展 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矛盾论与系统论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补充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及其方法论意义
重点:唯物辩证法的过程论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难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唯物辩证的两点论与重点论
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主要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认识的主体、客体及关系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 认识辩证运动的总过程 主体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真理及其检验   辩证思维方法
重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 真理与价值
难点:认识的本质 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第五章: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主要内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过渡的辩证法 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 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本质特征
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难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第六章:社会的基本结构与文明进步
主要内容:社会经济结构及要素 社会政治结构及要素 社会文化结构及要素 文化的本质与功能 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人类文明主要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方面
重点:生产力的物质性和社会性 文化的本质和功能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难点:生产力的物质性
第七章: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
主要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和科技进步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生产力标准”理论
重点: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生产力标准”理论
难点:“生产力标准”理论
第八章: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主要内容:社会进步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过程的客观必然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社会进步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社会发展道路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及其关系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及其关系 自由与必然及其辩证关系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与共产主义理想
重点:社会发展过程的客观必然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人的本质和价值
难点:社会发展过程的客观必然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人的本质
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网络教学、假期专题社会调查为辅。教师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不强求一律,允许教师根据本人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手段,注重教学内容、效果,不苛求形式。
四、成绩考核方式
集体备课、统一命题、闭卷考试、流水阅卷。
    五、制定本大纲的有关说明
1.本大纲根据教育部2003年3月颁布的教学基本要求、省统编教材编写。
    2.本大纲适用全校本、专科各专业。
    3.由于各专业学生知识背景的特殊性,允许任课教师在基本执行本大纲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教学计划。
 
                      
大纲执笔者:李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