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组织模式,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发布时间:2014-11-25   |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  作  者:

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组织模式

               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方面,注重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创新实践教学组织模式,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努力培养知行统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加强协同合作,创新实践教学组织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的重要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教学环节。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和《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要求,我院在前期研究、试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整合两个体系,实现两个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即整合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的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工作教师的结合。学校非常重视,于20123月出台了《山东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组织实施方案》( 教务函【201234号),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纳入本科培养计划中,计2个学分;成立由党委宣传部牵头,校团委、学生工作部(处)、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及有关专家组成的山东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组织实施;各学院成立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牵头,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与学院辅导员联合组成的实践教学指导小组,具体组织指导本学院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我校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着眼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探索。

二、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周密部署,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

按照学校分步组织实施的部署,每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前,都由我院牵头,经过与宣传部、教务处、校团委、学生工作处、相关学院等多次研讨、论证,制定实践教学具体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的精心设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安排在大二暑期进行,组织实施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具体任务、时间安排和工作流程。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成立各学院实践教学指导组,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院学生工作教师共同组成。在指导组的组织下按学生班级召开实践教学动员会,向学生讲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时间安排、题目选择、方案制定、日志填写、报告撰写规范以及其他基本知识等。组织学生组建团队、小组,确定团(组)实践选题、联系实践单位,填写策划书。建立指导组教师与全体学生的联系方式。开具《山东理工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介绍信》。举行隆重的启动仪式。第二阶段为暑期实践教学阶段。实践教学活动时间为两周,在联系确定的实践基地进行。指导组教师跟踪和掌握学生社会实践的表现和社会实践进展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并选择部分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或单位进行现场指导。校领导小组、马克思主义学院统筹安排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督导、抽查。第三阶段:考核、总结阶段。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指导教师在暑假开学后两周内,依据《山东理工大学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成绩考核办法》批阅调研报告,并将评阅结果与辅导员的评价结合确定成绩,并将调研报告整理存入教学档案。各学院和学校对本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社会实践进行全面总结。学校以适当的形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和个人进行表彰。整个方案科学合理、组织严密、周密细致、分工明确、步骤清晰、流程合理、可操作性强,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科学性和组织管理水平。为全面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进展情况,保证实践教学效果,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了以院领导及相关人员组成的领导协调督导小组,全面负责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并了解和掌握整体进展情况,及时获取各学院指导小组的有关信息,加强协调督导,全面推进实践教学各项工作。

三、结合课堂教学和时事,提高实践教学选题的科学性与广泛性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选题的确定必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各系根据思想理论课各门课程的课程教学内容,深入研讨,加强论证,同时结合国内外经济和社会热点问题、老百姓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大学生比较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适合做社会调查与研究的问题向学院推荐选题。学院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所有选题分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六大类,便于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学生也可以结合所学专业和个人兴趣自拟题目,与指导教师协商确定,但选题内容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相关。科学、广泛的调研题目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在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认真修改、完善调研内容和策划方案,大大提高了选题的可操作性。在今年的实践中,各实践团队调研内容更为丰富,实践主题涵盖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生态农业、科技支农、农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社区建设、公益行动、环境保护与治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助学支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关注留守儿童、助学支教是较多的一种团队实践形式,也是实践效果最好、最能落到实处的一种形式。学生们既能行有所获、增长才干,又能真正服务社会、学以致用,解决暑期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安全问题,得到了儿童家长及社会的一致好评和欢迎。

四、推进教学科研一体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探索实践育人长效机制

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基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有效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具有我校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的教学研究成果,我院王环教授2009年、2012年先后承担了山东省重点教改项目《整合两个体系 强化学生体验 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新模式的探究》、《构建内容体系创新组织模式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研究》,项目组在进行项目研究和理论探讨的同时,2010年、2011年在法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等五个学院进行了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了参与学生和教师的好评。经过对理论与实践的认真梳理和总结,项目组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并向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学校有关领导和部门进行了汇报和建议,在学校领导和教务处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统一部署下,2012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开始在校内试点,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工作教师和大学生的积极响应,并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20121212光明日报以“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模式——思政课开在田野里”为题,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做了专题报道。2014年,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研究成果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把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改革的典型,达到了科研促进教学的良好效果。马克思主义学院一直把教学科研放在突出的位置,以教学科研工作拉动和带动学院整体工作上台阶。为增强学院教师对当前世情国情社情的了解和对学生实践教学的指导能力,切实担负起“学问之师、品行之师”的神圣职责,更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不断提高我校以实践为基础的体验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学院将制定、实施《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国情调研工作制度》;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99日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出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并重的好教师的标准,学院将根据实际发展情况,适时由教授委员会起草出台关于推进研究性教学的相关文件,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实现二者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慎霞  朱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