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以修身,把牢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 ――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三严三实”专题学习研讨 6月16日上午8:30,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学院会议室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学习研讨活动。学院党总支成员、支部书记、系主任参加学习研讨。此次活动由党总支书记张双主持。 
为开好此次研讨会,6月12日学院为所有参会人员下发《关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专题学习研讨会的通知》,就研讨的主题、研讨形式和研讨准备要求,特别是需提前学习的重点内容进行了部署,指定一名学院领导做主题发言,其他院领导做重点发言,所以参会人员逐一发言交流。 研讨中,房晓军副院长首先做了题为《严以修身,把牢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的主题发言,重点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以修身的重要论述。结合党总支张双书记在学院全体党员党课中指出学院党员存在的八方面“不严不实”问题及表现,进一步剖析了修身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严以修身方面的努力方向上,要求大家努力做到:不断锤炼党性,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积极加强自身修养,做合格共产党员;从自己做起、从自己改起、从自己严起,自省、自警、自励,自觉践行“三严三实”。 
随后,参会人员结合自身实际和学习体会,围绕如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如何站稳党和人民立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公私观、是非观、义利观,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如何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自觉远离低级趣味,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和思想引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先进人物事迹,不断提升自身的党性修养、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作了一一发言。 李建民副院长在重点发言中强调:理想、信念和修养不能与行动脱节,关键在做,要见证于行动;党性修养必须与工作作风联系起来,要理顺每个人的职责权限,做好自身工作,注重工作作风,有担当;要明确党性的内涵,强化党性修养,工作中党性修养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避免松懈,要真正把工作做“实”,避免形式主义;注重制度建设和规则意识,注重工作规划;一定要认真学习,严格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筑牢“总开关”,对照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努力提高自身工作水平。 张双书记在总结性重点发言中,结合学院领导班子、党员队伍的实际,从“理想信念”、“党性修养”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并着眼于学院当前工作和长远发展谈了自己的意见。 关于“理想信念”,他说,理想信念是每一个有所作为的个人、组织、政党成就一番事业的引领。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不迷失、不畏缩,挺得住,走得稳,才能凝聚广大群众,形成攻坚克难、昂首前进的磅礴力量。越是发展中面临的矛盾比较突出,越是要时刻牢记信仰和目标。大到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是这样,对一个组织、一个单位,一个人同样如此。我们的学校、学院、教师要想事业长青、有大作为,不仅每一名党员干部、教师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而且也必须在此基础上建设一个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学院。我们要借学校十三五规划制定之机,组织全体教师,立足学院实际,认真分析梳理,提出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明确学院的发展愿景、理想,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以此引导、凝聚、激励广大教师汇聚到我校建设国内有影响高水平大学的理想中,汇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洪流中。 关于“党性修养”,他谈到,“三严三实”的首条是“严以修身”,其终极指向就是党性修养。因为,修身立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是老话不是新词。今天强调它,有他的针对性,它抓住了今天中国共产党员干部现实问题的关键点。对每一个社会人来说,严以修身立德,注重个人的道德品德、修养是必须的、基本的要求,但是对于我们党员干部来讲,这还只是基本的道德要求,我们党员干部还有一个更高“大德”要求,这个大德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的信仰。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跟普通社会民众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有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我们有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本质特征,是共产党员的党性。党性的六个要素涵盖了“三严”的要求,反过来说,“三严”集中体现了党性要求。一个党员牢固地树立了党性,他的政治方向、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组织纪律观念、群众观念、民主集中制原则等问题就自然而然解决了。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党性修养是作风建设的强大的内生动力,必须紧紧抓住加强党性修养内在的核心动力。党性对每个入党同志的基本要求,集中体现在入党誓词。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就要常思入党誓词。 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说,由于职业的使然,尽管我们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党员干部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党性修养等这些问题在理论知识方面的理解可能相比较来说更深一些,但是实践中我们还是“局中人”,思想深处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日常中还时有表现,需要不断地自警、自省、自励。我们都是教育工作者,又共同聚集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个特殊的集体,承担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守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履行这项使命,需要思想政治、道德修养、情操等方面更高的要求。从现实中看,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党性修养、理想信念相关联的,与我们的职业相匹配,着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和博大的情怀,对我们马克思学院的党员干部来说,更有针对性、现实性。作为高校的党员干部,高尚的情操、博大的情怀应该体现在: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学校、学院、学生真挚的仁爱之心;对同事的尊重和对师生的关心;顾全大局,有全局观念,站在全局高度想问题,立足局部位置做事情,做好本职工作。 最后,他进一步强调,我们学院的党员干部严以修身,一定要聚焦“师德问题”,落脚师德建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讲话的要求,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争做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