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决定自2015级学生开始,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本科培养计划,成为全校公共必修课程。为落实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的教学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相关人员对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进行了多次论证和讨论,并在5月份对青岛部分高校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考察。 
7月7日上午,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在鸿远楼511室举行首次集体备课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教师和学校部分辅导员共31人参加了集体备课。 
房晓军副院长参加备课会,并对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希望课程组高起点、高标准地做好开课的准备工作,在课程建设中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学院大力推进的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教学信息化建设、考试方式改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融合等五位一体的全面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要注重教学实效性,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努力把该课程打造成一门深受学生欢迎的精品课程,争取在省内乃至全国有一定的影响。 
接着,教育与心理科学系主任于宗富副教授对该课程的整体情况、课程安排、课程队伍建设、课程内容建设等进行了介绍。该课程将采取集体备课和分专题备课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研活动,本次集体备课后,将分别由四位教师主持进行分专题备课,精心组织,群策群力,保证把这门新课程备好、上好。该课程将在教学信息化、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改革、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结合等方面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形成特色鲜明、学生喜爱、实效性强的教学模式。 
随后,课程负责人张爱莲副教授对该课程的八章内容进行了现场说课,并与其他教师进行了积极互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集体备课,老师们积极踊跃,讨论现场气氛认真而热烈,大家积极为该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出谋划策。课程组建立了QQ交流群,方便老师们课件分享和经验交流。参加备课会的教师纷纷表示,一定要认真准备,努力上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力争让每一个大学生拥有健康、阳光、积极的心理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