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在研究生院的大力支持下,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我校2016级博士生到广饶县刘集后村《共产党宣言》纪念馆和中共刘集党支部旧址纪念馆参观和学习,这是我校博士生思政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四环节”教学活动之一。参加本次实践教学活动的20人中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房晓军副院长、研究生思政课教研部主任刘芹、任课教师谭顺、王雁及我校2016级博士生蒲业壮等16名同学。 “中国的革命,实际上是农民革命”。广饶县大王镇的刘集后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25年刘集后村就建立起农村的中共党支部,这是我省乃至全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从东营市第一位女共产党员刘雨辉于1926年带回一本《共产党宣言》起,他们就开始了传播、使用并保存了全国首版,后被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即陈望道手译本《共产党宣言》。这本刘集人珍藏的《共产党宣言》是平装本,长18厘米,宽12厘米,比现在32开略小一点。书面印有水红色马克思半身像,上端模印着“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著者署名为“马格斯、安格尔斯合著(安格尔斯即恩格斯)”,“陈望道译”。全书用5号铅字竖排,共56页。封底印有“一千九百二十年八月出版”、“定价大洋一角”,印刷及发行者是“社会主义研究社”,书名由于校对疏忽误印成了《共党产宣言》。“与其他存世的首译本相比,这本56页、巴掌大的小册子得到了农民的认同并在实践斗争发挥了指导作用。”这是刘集人珍藏的《共产党宣言》首版印本的突出特色与真正价值。 “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成绩。”《共产党宣言》纪念馆以刘集人在革命年代珍藏的一本《共产党宣言》为主线,展馆分为红色幽灵、雄狮渐醒、鲁北风起、峥嵘岁月、碧血丹心、红色珍藏六个部分以及刘集人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等系列内容,介绍了《共产党宣言》在欧洲的诞生、在中国及山东传播的过程,一张张图片代表的是一个个刘集人在革命、改革、建设年代的艰苦斗争和重要贡献。以这本《共产党宣言》为指导,刘集人在传承、保存、捐献《共产党宣言》过程中体现出对马克思主义的执着信仰,碧血丹心、百折不挠地跟共产党走的坚定决心,共产主义必胜的理想信念;他们在改革开放年代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发扬了务实肯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取得了兴鲁致富、富民强县之路的突出成绩,形成“实干创业、开拓创新、赶超创优”的刘集精神。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同学们在参观过程中,缅怀革命先辈们英雄光辉事迹的同时,对刘集人在重视传承、继往开来的务实作风,以及他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和改革开放年代的感人事迹及和奋斗经历有着深刻的感悟与体认。2016级博士生于曰伟说,“听着先辈们的革命斗争事迹,看着先辈们的艰苦奋斗环境,缅怀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我的心灵深受感触,深深地体会与感受到了什么是人生的价值和信仰的力量,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呢?”大家纷纷表示在这次参观学习过程中受到了很好的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教育,它将成为推动大家在今后工作、学习、生活与科研中巨大动力的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