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成功举办名师名课报告会----刘一博《形势与政策》示范课
5月24日下午,由教务处和我院共同举办的“名师名课”报告会—《形势与政策》示范课在4号教学楼103教室举行。
本次示范课由南开大学团委副书记、中国社科院博士刘一博主讲,他以“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为主题,向在场200多位师生进行了展示。示范课由副院长房晓军教授主持。
示范课上,刘博士将大量真实客观的革命史料与当代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开篇以“柴静采访丁仲礼院士”的视频为切入点,针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的减排建议,提出“什么是人类共同利益”这一问题,揭露西方所谓“共同利益”背后无处不在的“西方中心论”立场,以及西方通过文化和价值观渗透企图消磨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的图谋,并指出文化自信一旦崩溃将带来的严重后果。转而反观当下,刘博士认为在当前舆论领域中,“谣”和“化”的现象突出,他从历史与价值的角度,指出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披着学术外衣,掩盖政治企图;标榜价值中立,掩盖阶级立场;传播方式多样,影响无处不在的特点。进而从历史与价值两个维度推进:一方面,还原真实的历史。
从《中国共产党与民族复兴》到《新中国的立国之战》,从《湘江评论》到《十送红军》,从《人民民主专政》到《回韶山》,从革命精神到时代精神,用大量的史料回应历史虚无主义的抹黑;另一方面,构建现实的价值。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一带一路峰会”,从“全球治理”到“中国方案”,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到“为人民服务”,用大量的现实做出中华文化自信的时代表达。
最后,讲课的主题又前后呼应,回到开篇的视频中引出的文化自信问题,指出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当代中国青年的成长之路在于:人民情怀,文化自信,躬身实践,远大理想,这四个方面最终归结为“为人民服务”,这是对文化自信最闪亮的表达。
示范课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