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安排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安排
根据学校研究生处发布的《山东理工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复试通知》和《山东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现将我院2018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安排如下:
一、复试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二、各专业复试方案
(一)英语笔试、心理素质测试、体检等工作由学校研究生处统一组织
时间:3月26日、27日
考生:所有专业考生(见附件2)
具体事宜见学校研究生院网站通知
(二)综合面试
(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组
地点:鸿远楼511 时间:3月28日14:00——17:30
考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组
地点:鸿远楼618 时间:3月28日16:00——18:30
考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组
地点:鸿远楼511 时间:3月28日19:00——22:00
考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
(4)同等学力加试
科目:《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哲学》
时间:3月29日10:00-12:00 地点:鸿远楼511
考生:段慧杰 曹晓晴
三、面试内容
1.英语听力、口语:考生用外语自我介绍2分钟;外语测试老师随机提问,学生回答;测试时间:每人10分钟。
3.专业与实践创新能力:学生现场抽取一个专业问题进行回答,复试小组成员结合学生专业问题回答情况随机提问,参考大学期间学习成绩,全面考察学生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综合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等。
4.沟通与合作能力:复试小组成员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参考大学期间的政审材料,全面考察学生的人际沟通与团结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5.思想政治素质与品德。全面考察学生政治态度、思想表现、学习工作态度等方面。思想政治品德考核结合考生提交的政审材料,重点考核有无“法轮功”、思想偏激等行为,形式由各单位自行组织,考核结果以合格或不合格记录,不合格者一律不得录取。
四、复试总成绩计算办法
复试总成绩=初试成绩÷5×50%+英语笔试成绩×20%+面试成绩×30%。
其中,面试成绩满分100分,由英语听力、口语,专业与实践创新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三部分组成。其中,英语听力成绩满分15分,口语成绩满分15分;专业与实践创新能力成绩满分50分;沟通与合作能力成绩满分20分(考核指标见附件1)。
复试小组成员要分别为每位学生打分,最终以平均分计入面试成绩(四舍五入取整)。面试成绩按30%权重计入复试总成绩,低于60分者,视为面试考核不合格,不予录取。
五、注意事项
1.面试时学生要提供政审表和大学本科成绩单等材料。
2.异议问题的处理:若考生对面试结果有异议,经复试工作小组讨论后由组长给予必要的解释。
3.每位考生面试的时间为20分钟。
4.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哲学》,每门满分100分,60分合格。成绩不计入复试总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5.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复试过程全程录音录像。
附件:1、面试评分细则
2、参加复试学生名单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7年3月18日
附件1:
面试考核指标
硕士研究生面试考核应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等级评价,考核指标分别为:听力和口语;专业与实践创新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面试成绩满分100分,各评价指标分为A、B、C、D四个等级,各指标分值由各学科自行制定,并经各单位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考核评价标准如下:
评价指标  | 分等级评价标准  | 参考分值  | 
听力和口语  | A熟练运用英语进行日常和专业交流,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  | 20-30  | 
10-19  | ||
C能运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具备有限的英语听说能力。  | 6-9  | |
D 英语交流有障碍。  | 0-5  | |
专业与实践创新能力  | A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实践创新能力强。  | 40-50  | 
B能够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  | 30-39  | |
C基本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创新能力  | 20-29  | |
D不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实践创新能力不够。  | 0-19  | |
沟通与合作能力  | A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善于沟通,工作协调能力强,富有挑战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 15-20  | 
B心态健康,积极热情,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  | 10-14  | |
C 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和人际沟通能力  | 6-9  | |
D 表现出基本的人际沟通能力  | 0-5  | 
附件2:
参加复试学生名单
序号  | 姓名  | 报考专业  | 备注  | 
1  | 周钰婷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
2  | 徐亚君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
3  | 张轶君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
4  | 高晨雅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校优秀生源  | 
5  | 张齐雯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
6  | 付玉杰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
7  | 段慧杰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
8  | 董延惠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
9  | 宋琳琳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
10  | 罗丹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
11  | 宋世童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
12  | 孟丽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
13  | 田玉川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
14  | 于鸿雁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
15  | 孙国梁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
16  | 任婷婷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
17  | 解金蓥  | 思想政治教育  | |
18  | 刘琳慧  | 思想政治教育  | |
19  | 高明耀  | 思想政治教育  | |
20  | 马任飞  | 思想政治教育  | |
21  | 杨雨  | 思想政治教育  | 校优秀生源  | 
22  | 侯雅洁  | 思想政治教育  | |
23  | 来丽萍  | 思想政治教育  | |
24  | 李迪  | 思想政治教育  | |
25  | 曹晓晴  | 思想政治教育  | |
26  | 倪梁叶  | 思想政治教育  | 
(责任编辑:侯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