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教师赴美参加第12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

发布时间:2018-05-12   |  发布人:李传高   |  作  者:

  

427日,第12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著名生态城克莱蒙开幕。此次论坛由著名海外智库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中国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黄河科技学院、美国克莱蒙培泽学院、中国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及克莱蒙市政府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缅甸等地160余位学者围绕“生态文明与共生性发展”主题展开研讨。

第12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在美国加州开幕 黄河科技学院生态文化研究中心与中外专家协同探讨“共生”智慧

(克莱蒙培泽学院会场合影)

论坛开幕式上,克莱蒙市长奥潘伊·纳萨里、培泽学院副院长杰姆·马成特、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项目主任樊美筠、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王春益致辞。克莱蒙市长表示,生态城克莱蒙将继续致力于可持续性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樊美筠指出,生态文明是一场全方位的变革,它需要各国家和民族及每个人全身心付出,也是大家共同的机会。王春益强调,人类与地球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国应该携起手来共建生态文明。

大会主题发言中,年逾93的世界著名生态哲学家、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创建院长小约翰·柯布在题为“追求双赢”的报告中,具体探讨了既造福人类又造福环境的双赢式共生性发展理念。他指出,需要改变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造福人类的同时造福环境。最重要的是,人类应该开始学习如何建设共生共同体,以竭力恢复生态系统中的共生关系。通过设计共生社会结构,教育后代保护它们。中国正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战,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目前正处于最好位置上引领世界。

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院长、有机马克思主义理论代表菲利普·克莱顿教授在题为“走向一种共生性的全球文明”的主题发言中称,当今世界没有比共生更重要的话题了。他指出,共生意味着为了共同的福祉而生活。马克思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可以视作为了共同福祉而生活的要求之一。现代全球资本主义和人类与他人的共生以及与自然的共生是对立的。生态学的道理就在于,共生即共存共处,共生互动不仅惠及各物种自身,对整个生态也大有裨益。生态系统内一旦缺乏共生互动就会陷入全面危机甚至崩塌。为贪图一己私利而对大自然滥用破坏,将导致整个生态系统毁于一旦。

哈佛商学院前教授大卫·柯藤在题为“生态文明与共同体理论”的主题发言中强调,我们已到达人类历史上的决定性时刻。除非能够找到一条全人类共享的、能够与地球自然系统保持均衡关系的、满足地球人口的基本物质需求的生态文明之路,否则人类有可能成为首个自我灭绝的地球物种。他指出,这对中国来说是一种独特的挑战。中国的选择可能会决定人类的未来。中国可以选择通过文化和制度上的深刻变革来领导全世界走向生态文明。在这种生态文明中,人类放弃了过去寄生地球和剥削资源的角色,接受了地球治愈者和看护者的新角色,为了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富足而不懈努力。

克莱蒙培泽学院和克莱蒙研究生大学政治教授莎伦施诺伊思在题为“马克思共生理论的意义及其生态思维”的发言中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辩证思想是欧洲第一个探讨人类与自然共生关系的哲学思想。人类用科学分析方法可以理解和感知这种共生关系。

美国密西根伟谷大学哲学教授史蒂文劳尔在题为“与中国携手同行走向新时代”的发言中指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技术依赖性和结构脆弱性双高、使得所有生命面临着生态链崩盘的危险。如果我们要生存到未来,就必须发展与中国、与全世界更为深远的共生关系。

与会的许多外国专家都在报告中提到,拥有数千年文明史的中国蕴藏着丰富的共生智慧。《美国经济学与社会学》杂志主编克里福柯布,英国作家、理学研究所创始人杰瑞米兰特等学者,分别从老子的道法自然、张载的民胞物与等角度,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共生智慧。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王春益、重庆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全、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吴海江教授、黄河科技学院生态文化中心主任、建设性后现代与生态研究中心主任鲁枢元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院长周书俊教授、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张修玉副主任等中国专家分别作了题为“生态文明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刍议”“绿色GDP绩效评估的中国探索及其新进展”“新时代开启人类新文明”“陶渊明的田园时光,柯布先生的生态愿景与中国当下的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两山理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走入新时代”的主题发言,从不同视角介绍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可喜成就,阐述了对生态文明与共生性发展的认识。

与会专家学者还分别参加了“生态文明与文化教育”“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生态文明基本理论”“生态文明的实践进展”“生态文明与中国”“首届国际生态文明青年论坛”等六个分论坛的学术交流活动。

与会专家学者还专门奔赴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分会场,听取了被誉为“环境伦理学之父”的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哲学系霍尔姆斯•罗尔斯顿教授的题为“当代中国的环境美学:东西方对话”的主题演讲,并与之进行了交流讨论。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会场合影)

论坛还举行了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第11届“柯布共同福祉奖”颁奖典礼与闭幕式。本届“柯布共同福祉奖”得主是中国著名生态批评家、黄河科技学院特聘教授鲁枢元。

据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治河博士介绍,这个论坛是首个在美国召开的全球性有关生态文明的国际论坛。自2006年以来,共有数千位来自中国、北美和欧洲的生态文明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非盈利机构负责人参加研讨。海内外重要媒体新华社、《人民日报》、《国际日报》都专门对之做过报道。此次论坛由美国《国际日报》加州新闻栏目进行了详细报道。

我院副教授鹿锦秋博士应邀赴美参加了这次国际论坛,并就其提交的论文“生态正义的实践唯物主义意蕴”在“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分论坛上进行了发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