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乡土记忆与文化传承”主题教学团队赴周村区进行现场教学
11月4日,学院“乡土记忆与文化传承”主题教学团队成员张慎霞和王在亮两位老师带领41名学生赴淄博市周村区的万家村和李家疃村进行本学期的第二场现场主题教学。
师生43人首先去入选山东省第一批传统村落的万家村。在万家村毕氏后人毕红叶女士的引导下,学生们首先去万家村乡土记忆博物馆学习,同学们了解到万家村是明朝吏部尚书万安、明朝户部尚书毕自严、清朝礼部尚书毕道远的家乡,菩提庵、白业堂、老家庙等具有明清风格的建筑反映了毕氏家族当时的名门望族景象,迄今万家村毕氏家族后人仍然流传着“尚书拉车”等反映毕氏家族优良家风的传说,传颂着毕氏26字家训“守前谟,不居间,不放债,不攻煤井;愿后世,学吃亏,学认错,学好读书。”
结束万家村的现场教学行程,我们赶往“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李家疃村,宋玉玲主任带领我们边参观边讲述,以“九门一庄”和“八门一府”为代表的极具明清特色的古建筑群吸引了同学们停下来驻足观赏,村里面南北大街、盐店胡同、酒店胡同以及随处可见的拴马桩、上马石,可以看出李家疃村富庶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前夕回到梁家河村曾说过:“不要小看梁家河村,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的确如此。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乡村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而言,乡村是有大作为的地方。
通过这次“乡土记忆与文化传承”现场主题教学,让思想政治理论课走出课堂,走进乡村,让同学们充分了解中国的基层社会和群众需求,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记好人生的第一例扣子”,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