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组织收看山东省“第一思政课堂”课程直播

发布时间:2019-06-21   |  发布人:侯倩   |  作  者: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努力造就理想信念坚定、专业知识扎实、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教育厅努力打造全省“第一思政课堂”。接上级通知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指派专人负责,于6月18日至20日,按照教育厅的要求,组织思政课教师和部分研究生在鸿远楼511会议室,收看全省“第一思政课堂”网络直播。

第一场直播课程《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由威海市委党校徐丽卿教授主讲,她围绕“甲午国殇,殇在哪?”“历史镜鉴,鉴什么?”进行讲解。徐丽卿提出,历史给我们的镜鉴是要掌握并顺应历史发展规律,要有历史发展的先进引领者,要掌握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民众。徐丽卿鼓励青年人沿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二场直播课程《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由威海市委党校李永玲教授主讲,她从甲午战争是民族复兴之梦发轫点、筑梦之路与中国共产党赢得历史选择的三要素、筑梦路上彰显的共产党人红色基因以及历史结论与启示四个方面展开,从历史进程的实践中,进一步揭示了只有共产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大主题。


第三场直播课程《创新与科技强国》由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家惠主讲,她从科技、人文、创新三个层面展开。她说,富国强兵、振兴中华是中国人近代学习科学的根本动力,也是我们对科学基本的文化认同。今天的中国科技力量跃居世界前列,但依然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与核心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同时,也应当有社会科学给我们的哲思和担当以及历史感和方向感。

收看直播后,广大师生反响强烈感到收获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师业务培训,加强集体学习和集体备课,续组织好周末理论大讲堂学习活动,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继站稳文化育人主阵地,在提高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同上下功夫,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新大任的时代新人。

(责任编辑:侯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