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纪实(二) ——聆听井冈星火·汲取信仰伟力
7月28日上午,井冈山中心教研处处长滕永琛作《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专题报告。滕老师以深厚的理论积淀和生动的历史叙事,将实践团带回星火燎原的峥嵘岁月。他从“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破题,重现毛泽东同志引兵井冈的艰难抉择;以“三湾改编”为镜,剖析“党指挥枪”这一制胜密码的诞生;用张子清献盐、曾志托孤等故事,具象化诠释“为有牺牲多壮志”的信仰高度。我院实践团成员凝视泛黄的历史照片,沉浸于“红米饭、南瓜汤”的艰苦岁月,深刻体悟到井冈山何以成为中国革命的“精神坐标”。
红旗漫卷处,青春再出发。实践团将以此次学习为起点,深入井冈山乡村开展理论宣讲,将红色基因转化为服务老区的行动力,让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在青年实践中绽放新时代光芒。
7月28日下午,我院“信马·恪思”社会实践团全体成员怀着崇敬的心情,参加了“革命后代话初心·讲家风”访谈教学活动。第一位访谈人物是开国少将龙开富同志之孙龙小钢同志,他为学员们深情讲述其祖父的革命历程与龙家代代相传的红色家风。
“信马·恪思”实践团成员全程专注聆听,深受震撼和教育。在访谈过程中,成员们认真记录,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报告结束后,实践团立即组织了一场“感悟红色家风,传承初心使命”的主题研讨。成员们围绕龙开富将军“挑重担、守初心”的感人事迹和龙家三代人矢志报国的精神展开了深入交流。
实践团成员马绪威感慨道:“龙开富将军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着撼动人心的力量。一根扁担,挑起的不仅是千斤重担,更是沉甸甸的革命理想和无限忠诚。这让我深刻理解了‘平凡铸就伟大’的真谛。作为马院学子,我们更要学习这种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为信仰不懈奋斗的精神。”成员冯雪则对龙家的家风传承感触颇深:“从龙开富将军到龙小钢同志,再到下一代,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红色基因代代传’。这不仅是血脉的延续,更是信仰的接力。这启示我们,在新时代传承红色精神,必须从自身做起,从家风建设做起,将忠诚、担当、奉献融入日常言行。”
第二位访谈人物是张蕴钰将军之子张旅天同志,他深情讲述父辈及一代代马兰人在大漠戈壁为祖国核事业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
“信马·恪思”实践团成员全程沉浸在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中,深受震撼与教育。报告厅内气氛凝重而热烈,成员们认真聆听,仔细记录每一个感人细节。报告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迅速围绕“传承‘两弹一星’精神,践行时代使命”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与分享。
实践团成员代园园深受触动:“张蕴钰将军从战场到戈壁的抉择,程开甲、林俊德等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奉献,让我深刻理解了什么是‘国之大者’。他们为了国家战略安全,甘愿放弃个人安逸甚至与亲人团聚的机会,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精神,是共产党人初心使命最生动的诠释。作为马院学子,我们更应思考如何在新时代传承这份担当。”
本次访谈教学活动是“信马·恪思”社会实践团井冈山之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革命后代亲述的鲜活历史,实践团成员们对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对红色家风的深厚内涵有了更为具象和深刻的体认,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汲取了奋进力量。实践团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继续深入井冈山革命老区,在实践中深化认识,在服务中锤炼党性,努力让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与红色家风在青年一代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光芒。
7月28日晚,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报告厅内灯火通明,歌声激荡。我院“信马·恪思”社会实践团全体成员以饱满的热情参加了由钟国华老师主讲的《歌声里的红色记忆》主题音乐党课。这堂别开生面的沉浸式思政课,以音乐为桥梁,引领实践团成员穿越时空,在红色旋律中感悟信仰的力量。
音乐党课在《神奇的井冈山好客气》的悠扬旋律中拉开序幕,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钟国华老师以其深厚的艺术素养和富有感染力的讲述,围绕“作风”、“信仰”、“情感”三大篇章,将波澜壮阔的井冈山斗争史与一首首经典红歌巧妙融合。
此次《歌声里的红色记忆》音乐党课,是“信马·恪思”实践团井冈山实践行程中一次深刻而独特的精神洗礼。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这激昂的旋律与感人的故事,将长久地回荡在心中,激励他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后续的学习实践中去,让井冈山的红色音符在新时代青年心中永远嘹亮。